- 保护视力色:
美国药事管理学科发展及其启示
-
http://www.chinairn.com 发稿日期:2005-4-14
- 【搜索关键词】:研究报告 投资分析 市场调研 药事管理;学科;发展
- 中研网讯:
-
2009-2010年中国呼吸机市场深度调查及价格预测报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报告页码】 350页 【图表数量】 1502008-2012年中国医药包装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报告页码】 350页 【图表数量】 1502009-2010年中国中药行业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及发展 2008年,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金融危机2008-2010年中国咽喉用药业研究咨询报告 近年来,我国咽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状态,使得咽喉用药成为了继胃药、感冒药之外,百姓消费最药事管理学科是20世纪初期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的重要药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随着药学科学的进展,药事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复杂,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其间,学术界对药事管理理论和学科体系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而这正是促进药事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将从美国药事管理学科发展历程介绍开始,分析美国药学院校药事管理学科与专业设置的变化以及学科体系的发展,总结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从而为我国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美国药事管理学科发展历程
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目前使用的“药事管理”(PharmacyAdministration)一词最早出现在1950年,而药事管理学科(theDisciplineofPharmacyAdministration)的萌芽则要追溯到1910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79年,美国药学院协会(the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Pharmacy,简称AACP)药事管理教师分会(theSectionofTeachersofPharmacyAdministration)组建了专门的“药事管理学科历史委员会”,准备记录下该学科的发展轨迹,并于1985年完成了“AHistoryoftheDisciplineofPharmacyAdministraion”的研究报告[1]。
1.1 在争议中诞生的学科
在1910年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简称ACE)公布的第1版《药学专业教学大纲》中,药学课程总计1000学时,其中只有50学时的商业药学(CommercialPharmacy)和5学时的法学(Jurisprudence)课程。到1932年,ACE公布的药事管理学课程增加了经济学、会计学、商品学、广告学和推销学。1952年版《大纲》又将商品学、广告学和推销学改为药品市场营销,并增加了零售药店管理的课程,至此,药事管理学课程已达到144学时[2]。可以看出,在1910年~1952年间,药事管理学教学内容由单纯的商业药学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
1915年8月,美国药房委员会协会(theNationalAssociationofBoardsofPharmacy,简称NABP)与美国药学教师学会(AmericanConferenceofPharmaceuticalFaculties,简称ACPF,成立于1900年)联合组建了关于药学考试的专业委员会。1916年,药学考试专业委员会分化为6个部门,“商业药学与法学”是其中的一个部门,由18名教师组成。这是商业药学确立正式地位的标志。商业药学是药事管理学的前身,研究内容和授课内容仅限制在与药师密切相关的药房工作实践中。
1928年8月21日,商业药学与法学分委员会改名为药物经济学(PharmaceuticalEconomics)分委员会。这是药事管理学科形成的开始。
1938年,《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获得通过,药师法律意识随之增强。1938年召开的药物经濟学分委员会年会的调查问卷中首次使用“药事管理”一词以表达教师们对“管理”的理解。
1950年,ACPF将所有专业认可文件中有关药物经济学和药物管理学的称谓统一改为药事管理学。药事管理学科已经从药店经营向药学实践活动管理转变,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美国各药学院校纷纷成立药事管理系(DepartmentofPharmacyAdministration),比较知名的有普度(Purdue)大学、威斯康星迈迪逊(Wisconsin-Madison)大学、密西西比(Mississippi)大学、俄亥俄州立(OhioState)大学、康涅迪格(Connecticut)大学、亚力桑那(Arizona)大学、明尼苏达(Minnesota)大学等,各院校所设专业名称略有差别,课程设置也不再千篇一律。随后,药事管理学科分化出各个不同的专业领域,为各项新的研究内容提供了发展空间。与药学和卫生保健有关的社会和行为科学成为该学科的重要元素,于是有不少人提出了学科改名的建议。1977年和1980年,全美先后发起两次改名运动。药学院校的各个系分别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卫生保健管理系、药学社会科学系、药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系等等。但是,这些更名只是在院系层次上,学科改名的运动最后没有成功,该学科传统的名称“药事管理学”成为学科永久的“商标”。
1.2 美国药事管理学科的涵义
Blaugh和Webster于1952年提出的药事管理学的定义为:狭义药事管理学是研究药房的管理与运作的科学;广义的药事管理学是指利用经济学、会计学、药品营销学以及药房管理制度、药事法规等处理和解释事实和发现规律的科学。学科知识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经济组织;药品流通;企业管理;法律以及药师面对的公共关系等内容。
1984年,Manasse和Rucker试图将药事管理与药学教育、科研和实践联系起来,他们参照Smith和Knapp的学说上给出如下定义,并一直沿用至今。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主要应用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学和法学研究各种药学实践条件下的特点和影响的学科”。对该定义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第一,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的分支学科,与其他药学学科如物理药学(PhysicalPharmacy)、药理学、药物化学、临床药学具有同等地位。
第二,药事管理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应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来源于母学科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这与其他药学学科是一样的。其他药学学科可以在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中找到理论基础。
第三,药事管理学在理论指导下的应用特性表现为:(1)药学实践本身的特性;(2)与药学实践有关的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第四,药师在各种实践和非实践环境下工作,如社区、研究机构、制药企业等。学科的研究重点不能受单个环境的限制。学科的出路在于使所有受过教育的毕业生在各自所处的环境中都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
1.3 美国大学的药事管理学硕士和博士(MS/PhD)学位
1949年,普度大学经批准率先招收药事管理学博士研究生。1952年,药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在药学院校全面获得批准设立,而博士学位则部分获得批准设立。至1982年,全美共有44所药学院校设立了药事管理硕士或博士学位。2002~2003年度全美药学院校中共有43所院校招收药事管理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生[3],具体情况见表1。
下面以比较著名的普度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和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为例简要介绍美国药事管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情况。
1.3.1 普度大学药事管理学研究生培养情况:1949年,普度大学工业药学(IndustryPharmacy)硕士学位获得者RobertV.Evanson留校任教,继续攻读药事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并于1953年8月获得博士学位。他是美国药事管理学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普度大学的药事管理学专业至今依然在全美名列前茅。
到目前为止,普度大学已经授予了50多个药事管理学博士学位。该专业博士学位是培养能够掌握并应用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政策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理论和概念进行药事管理学问题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未来的药事组织和药事体系的有效管理者。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方向包括药事管理、临床药学和药学实践,课程设置情况见表2。
1.3.2 威斯康星迈迪逊大学药事管理学研究生培养情况:威斯康星迈迪逊大学于1949年设置药事管理学专业,是全美设置该专业最早的大学之一。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名称是药学中的社会学与管理学(SocialandAdministrativeSciencesinPharmacy),可单独授予药事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生主要在教学科研单位、制药企业、药房等工作,深受社会欢迎。该专业目标是培养掌握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流行病学、历史和法学等综合知识,并懂得药品使用、患者与药品提供者关系及行为、药学实践、患者监护体系和药学职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有:药物经济学;药品营销;患者观念与行为;药品政策;药事体系与组织;药师干预与患者结果(ClientOutcomes)研究。
该校药事管理专业课程有药学史、希腊与罗马医药、卫生保健系统的药师、药事法规、药品质量保证与提高体系、药学实践中的专业决策制定、社区药房管理、药学实践伦理学、药品财政与补偿、药师沟通、教育与行为干预、社会心理与管理药学、药房、药品使用行为理论与保健行为、社会药品市场研究、药品营销与药品政策、药房社会组织、高级医院药房管理、社会与管理药学研讨会等。
1.3.3 华盛顿大学药事管理学研究生培养情况:华盛顿大学于1995年设立药品结果研究与政策专业(PharmaceuticalOutcomesResearchandPolicyProgram)。由于该校药学院与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和政府组织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关系,因而该专业成为全国知名的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和药品政策学研究中心。研究生分配去向主要是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医疗器械企业从事产品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估工作,也有在医疗机构、管理医疗组织内从事与药品补偿问题有关的工作。
该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流行病学、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分析)、生物统计学(医疗生物统计学)、药学结果研究方法、药物流行病学、医疗中的成本与结果、药品政策分析方法。选修课包括卫生服务研究方法、项目评估、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管理定量决策、卫生保健经济学、高级卫生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药品生物技术、医学研究设计、法规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高级成本效益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应用、生命和卫生统计学应用、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存活率分析、临床流行病学、高级流行病学方法等。
2 美国药事管理学科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历史比较坎坷。与美国相比,我国的药事管理学科发展相对滞后。1987年,国家教委刚刚把药事管理学列为药学专业必修课。我国从1982年才开始培养药事管理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到1999年只有21人获得硕士学位[4]。2000年,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率先开始招收药事管理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我国,该学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还时时为“药事管理学是否是学科?”的问题所困扰。通过以上对美国药事管理学科发展的介绍,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药事管理学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应用学科”,该学科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理论基础涉及多学科,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结合美国的发展经验,笔者对我国的药事管理学科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2.1 完善药事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必须扩展研究领域
我国的药事管理学科体系目前尚不完善。借鉴美国经验,笔者认为我国药事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以下4个部分:(1)基础药事管理理论研究。如药事管理政策研究、卫生政策研究、宏观药事管理研究、微观药事管理研究等;(2)应用药事管理理论研究。如药品质量管理、药品经营管理、药品使用管理、药事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等;(3)药事管理理论工具研究。如药事管理研究方法、统计学、会计学在药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4)交叉和边缘药事管理理论研究。如药物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医院药事管理、药学史等。
美国在第(1)、(3)、(4)方面的学科发展与我国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这可以从课程设置中得到答案。因此,我国应重视这3方面研究内容的扩展,以完善我国药事管理学科理论体系。
2.2 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应引入药事管理学科专业教学之中
美国的药事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设有研究方法和统计工具方面的课程,目的是培养药物经济学和药品结果评价方面的专门高级人才,而我国药事管理专业尚未开设这方面课程。药事管理活动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都应受到重视[5],而定量分析就必然涉及到统计工具如SPSS等。如果在药学院校的教学中尤其在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开设研究方法和统计工具方面的课程,对药事管理研究水平的提高必然会起到促进作用。
2.3 药事管理学科发展有赖于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提高
与美国的情况类似,我国的药事管理专业教师多数来自其他专业,如药学、管理学、法学等,而且高级职称和高学历教师人数少。截止1999年,全国107名药事管理教师中只有11人获教授职称[6]。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药事管理硕士和博士。美国先设药事管理博士学位,后设硕士学位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建议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和药学院校应积极扩大该学科专业硕士以上人才培养的数量,而博士人才培养应该是该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 ■ 与【美国药事管理学科发展及其启示】相关新闻
- ■ 行业经济
- ■ 经济指标
-